随着圣火缓缓熄灭,为期17天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,这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不仅为全球观众奉献了无数精彩瞬间,更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,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三,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。
开幕式彰显文化自信
2月4日晚,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立春,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盛大举行,以“一朵雪花”贯穿始终的表演,巧妙融合了科技与艺术,向世界传递了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办赛理念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盛赞:“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,中国人民的热情与组织能力令人惊叹。
赛场捷报频传
短道速滑队延续传统优势,在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中为中国代表团斩获首金,任子威、武大靖等名将顶住压力,展现了“冰上尖刀”的锋芒,更令人振奋的是,小将李文龙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意外摘银,标志着中国短道速滑新生代的崛起。
自由式滑雪赛场成为最大惊喜,谷爱凌在女子大跳台、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三项比赛中收获2金1银,其高难度动作和阳光形象引发全球关注,同为18岁的苏翊鸣则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夺冠,实现了中国雪上项目的重大突破,国际雪联官网评价道:“这些年轻选手正重新定义冰雪运动的极限。”
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500米金牌米博体育官网,终结了欧美选手在该项目长达34年的垄断,赛后他高举国旗绕场一周的场景,成为本届赛事经典画面。
科技赋能绿色办赛
本届冬奥会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%绿色供电,4个冰上场馆使用全球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,碳排放量仅为往届的1/5,运动员村配备的智能床、机器人餐厅等设施获得多国代表团点赞,美国滑雪运动员肖恩·怀特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这简直像来到了未来世界。”
疫情防控树立典范
面对全球疫情挑战,组委会实施闭环管理方案,每日核酸检测覆盖所有涉奥人员,赛事期间累计完成超过200万次检测,阳性率始终低于0.01%。《柳叶刀》杂志刊文称,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措施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范本。
文化传播润物无声
从颁奖礼服上的山水画元素,到奖牌“同心”设计的玉璧意象,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细节浸润人心,各国运动员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饺子制作、书法体验等视频,累计播放量突破50亿次,荷兰速滑选手尤塔·莱尔丹说:“我学会了用中文说‘加油’,这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冬奥记忆。”
遗产利用惠及长远
所有新建场馆均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,首钢滑雪大跳台将转型为城市公园,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将开放公众滑冰体验,河北省崇礼区通过举办赛事实现脱贫致富,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滑雪旅游目的地,国际奥委会遗产部主任凯特琳·霍迪表示:“北京为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。”
闭幕式上,意大利米兰与科尔蒂纳丹佩佐接过奥运五环旗,标志着冬奥会正式进入“意大利时间”,当《我和你》的旋律时隔14年再度响彻鸟巢,中意两国艺术家联袂演绎的“双城璧合”主题表演,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交融。
本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兑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,更向世界展示了后疫情时代团结协作的力量,正如巴赫主席所说:“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永恒,正是因为它总能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。”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逐步实现,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,为全球冬季运动发展注入新动能。